close

  在淘寶網近日公佈的“2013中國消費年度關鍵詞”中,“霾單”一詞赫然上榜。
  淘寶網的數據顯示,去年在購買口罩等防護用品上遙遙領先的北京網購人群,今年悄然被江蘇人超越了——江蘇消費者購買量躍居全國第一,購買人數347513人,購買筆數571527筆,成交金額近9300萬元。
  一臺空氣凈化器,價格在一千多元到八九千元不等,一度被認為是可有可無的“奢侈品”,但今年冬天,它在很多人心目中成了“必需品”,甚至形成搶購狂潮。12月7日,南京“秋水伊人”服裝店銷售人員毛毛好不容易到國美搶到一臺空氣凈化器。“我跑了好幾家,蘇寧都賣斷貨了。”因為電器賣場庫存有限,一些單位還來團購。國美電器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,“與去年同期相比,今年12月空氣凈化器的銷售增長500%以上,尤其是霧霾嚴重的那幾天,單天的銷量就可以達到以前單月的量。”
  經濟消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們的生活狀態、所求所需,同時對產業的發展亦具有強大的“倒逼性”影響。“有人說,未來口罩會像內衣一樣必要,空氣凈化器就是電熱水壺。”華東師範大學商學院副教授賈利軍坦言,這話雖說是調侃,但環保產業面臨新的機遇則是不爭事實。
  位於蘇州工業園區的江蘇蘇凈集團,是中國最大的凈化設備生產企業。“今年跟去年相比,我們的市場發展可謂有質的突破。”蘇凈集團副總經理林振峰25日表示。這家企業主要從事高科技凈化產品的研發生產,今年銷售比去年翻了五六番。“因為節能減排的需要,越來越多的企業都要進行污水處理、中水回用、空氣凈化,所以我們的客戶群成倍增長。”
  事實上,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江蘇省委省政府,都已經看到節能環保產業未來的潛力,並將其作為“十二五”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加以推進。“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,是擴內需、穩增長、調結構,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一項戰略性措施。”省環保廳總工程師劉建琳認為,發展環保產業,有利於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,同時也能拉動投資與消費,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,促進產業轉型升級,可謂“既為環境減負,又為經濟增值”。
  與此同時,在霧霾面前,另一些產業則必須直面“轉型之痛”。12月4日,南京發佈霧霾紅色預警後,當地22家重點企業開始通過停產、限產,降低污染物的排放。對於這些企業而言,“霧霾”帶來的是切切實實的經濟損失。6日下午,梅山鋼鐵公司能源環保部戴昌德給記者算了筆賬:“4日下午4點,我們一接到環保局的通知,立刻關停了石灰窯和加熱爐。這部分停產每天損失4000噸生鐵的產量,目前市場上生鐵價格是1000多元一噸,光這一項每天就損失500多萬元的產值。更關鍵的是,沒有了生鐵,後續的鋼產品也受到了影響。”除了賬面上的損失,今年梅鋼的全年生產計劃會因此受到影響,因為現在已到12月份,企業的生產目標受此重挫,很難彌補。事實上,對於鋼鐵、水泥、化工、燃煤電廠這樣的重污染行業而言,霧霾帶來的影響並不止於此。
  我省今年重點強化對高污染行業的調控:關停小火電機組約47萬千瓦,關閉工業企業977家;電力、鋼鐵、水泥、化工等行業新上項目全部提高環保準入門檻。但調整並非易事,畢竟,當下江蘇重工業創造的GDP占到整個工業的76%,這也預示著調整任重道遠。
  本報記者 杭春燕  (原標題:“霾單”第一,警示轉型勢在必行)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fm14fmriky 的頭像
    fm14fmriky

    figures

    fm14fmri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